從澎湖回來好幾天了, 心情仍在莫明激動中, 或許是腦海中仍依依不捨著種種美景,或許是聽取了好多資訊, 還來不及消化, 而寫心得單這功課遲遲無法開始, 約在13-14年前,受親友之邀曾拜訪過澎湖, 那時自己不年少但無知,帶走一些些澎湖沙灘上貝殼. 到去年一次洪老師的解說時才明白撿拾貝殼這雖無心的行為,但是對生態會有影響,心裡一直過意不去那些放在家中的貝殼們, 這次我很開心地去澎湖送貝殼們回家了, 雖不記得當年是在哪個沙灘上遇見他們, 但大海會送他們在澎湖找到適合的角落.
這趟行程記了不少,
該從何下筆呢, 到澎湖當然要知道黑石與白石; 黑石是玄武岩,白石則是硓咕石,是居民傳統利用的當地建築石材,
因為風大,居民還會築起高牆給自家所種植的菜(農作)不受風害,稱為菜宅,也形成另一特色.
玄武岩是岩漿噴發後熔岩冷卻的火山岩, 硓咕石是珊瑚礁岩體(珊瑚礁石灰岩)。 我們主要是針對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預定地介紹了解為中心, 首先在地老師介紹相關地理位置與地質, 其包括東吉嶼、西吉嶼、東嶼坪嶼、西嶼坪嶼、鐵占嶼、頭巾嶼等等均屬於玄武岩地質, 東嶼坪嶼為最年輕地層約820萬年前形成,此類地形又稱為方山地形(mesa), 因一個個島嶼自海面升起, 頂面顯得十分平坦.另只有西面的花嶼為花崗岩地質, 同時也是比其他玄武岩地質的島嶼更古老, 接著下午 第一個活動高潮是在青螺體驗當地漁民柵網捕魚的漁業方式,柵網捕魚是利用地域性以及魚類迴遊的特性,將魚趕到淺水處,當退潮時再到網子所圍起來的區域內去抓魚,有些魚會困在網中,有些則會困在淺水區域中,此時大夥兒則拿著魚簍以及網籃一邊抓著魚網上及淺水區的魚,一路撿拾漁獲,一路整理魚網回家,大家的漁獲中有許多象魚(俗名:又叫臭肚魚),還有玳瑁石班與一條大花枝呢。 除了魚, 藉著退潮時間, 也在潮間帶區域生態觀察,
對於我這個都市土包子, 可真是樣樣驚喜,物物驚奇, 除石蓴之外, 看到很多南方團扇藻,動物還有如彈塗魚、截尾海兔、顏色鮮豔的海蛞蝓、六斑刺河豚、箱魨科小小的幼魚,身體顏色會漸漸改變以適合周圍環境, 還有許多蟹類(其一肝葉饅頭蟹) 來不及一一記下名稱。
第2天,坐船出發前往東吉嶼,東吉嶼島上居民人數現僅有十幾人,島上有許多羊放牧,走往東吉嶼燈塔的路上看到了倒地鈴,它的種子上有心型圖案, 但不是澎湖原生種,開紫藍色小花的土丁桂,
以及澎湖特有的澎湖決明。 之後船經西吉嶼,由船上遠觀西吉嶼壯觀的柱狀玄武岩節理.
午餐後是另一活動高潮,就是我們要去浮潛了, 換好潛水衣與裝備分好組之後,在教練帶領下出發了,這裡珊瑚礁生態真是令人驚艷啊!水下的世界,看見各式各樣的珊瑚, 如小丑魚、 藍雀鯛、藍指海星、 蝶魚、梅氏長海膽、教練說要保持距離的魔鬼海膽(也叫刺冠海膽)等等,透過水來看,一切彷彿像個夢境, 要不是口中咬著呼吸管真會連連驚呼,水性沒太好的我,還是有點緊張呢!東嶼坪嶼海邊水好清澈,一直浮到水很淺的位置(因遇到退潮時間),仍都可以看見許多許多珊瑚礁生態中的各種生物, 特別像梅氏長海膽、魔鬼海膽、身上裹著沙的黑海參、蕩皮參(又叫海男人), 牠在受干擾時會排出白色黏性細絲,有隻蕩皮參因我們接觸嚇的一直排出白色黏性細絲, 我們趕快放牠回去,老師開玩笑地說牠需要休養1個月時間才能恢復體力。回去路上船經西嶼坪、頭巾、鐵占嶼再次遠遠觀望奇特的玄武岩地形.
午餐後是另一活動高潮,就是我們要去浮潛了, 換好潛水衣與裝備分好組之後,在教練帶領下出發了,這裡珊瑚礁生態真是令人驚艷啊!水下的世界,看見各式各樣的珊瑚, 如小丑魚、 藍雀鯛、藍指海星、 蝶魚、梅氏長海膽、教練說要保持距離的魔鬼海膽(也叫刺冠海膽)等等,透過水來看,一切彷彿像個夢境, 要不是口中咬著呼吸管真會連連驚呼,水性沒太好的我,還是有點緊張呢!東嶼坪嶼海邊水好清澈,一直浮到水很淺的位置(因遇到退潮時間),仍都可以看見許多許多珊瑚礁生態中的各種生物, 特別像梅氏長海膽、魔鬼海膽、身上裹著沙的黑海參、蕩皮參(又叫海男人), 牠在受干擾時會排出白色黏性細絲,有隻蕩皮參因我們接觸嚇的一直排出白色黏性細絲, 我們趕快放牠回去,老師開玩笑地說牠需要休養1個月時間才能恢復體力。回去路上船經西嶼坪、頭巾、鐵占嶼再次遠遠觀望奇特的玄武岩地形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